首頁 > 新聞動態(tài) >
顧客在就餐時,可能都有過不愉快的就餐經(jīng)歷。比如在飯菜中吃出蟲子、頭發(fā)等。面對這樣掃興的就餐經(jīng)歷,敗壞的不僅是顧客的胃口,還會破壞餐廳的聲譽。那么遇到類似情況,餐廳如何應對,滿客寶帶您一同分析一下。
餐廳也有自己的苦衷。因為餐廳都是人工操作,比如春夏季節(jié)的青菜,很容易藏有蚜蟲,再怎么小心翼翼,都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,做到萬無一失,難免會有一兩個漏網(wǎng)之蟲。遇到這種情況,飯店會采取打折、換菜的辦法,爭取顧客最大滿意。同時會對廚師、責任人進行嚴罰。
但是,也會遇到一些難以認定的情況,比如吃飯的時候沒有頭發(fā),快吃完了才“出現(xiàn)”,還有的顧客有欺詐嫌疑,故意制造事端,想借機免單或打折。遇到這種情況,飯店“忍”也不行,“不忍”更不行,左右為難。
曾在四星級餐廳工作過的劉先生對此深有感觸。2004年夏,有10多位客人在劉先生上班的餐廳點了2000多元的菜,吃到最后,在一盤冷菜醬鴨頭里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蟑螂,隨后表示不買單,還說身體不舒服,讓餐廳帶其到醫(yī)院檢查。見狀,餐廳工作人員連連道歉,商量打?qū)φ?,可客人就是不愿意,最后,只好滿足客人的要求??腿俗吡?,2000多元的損失就算在了廚師頭上。而實際上,那盤醬鴨頭只有十幾塊錢!
對此,法律界人士也表示了他們的看法,根據(jù)法律規(guī)定,如果消費者消費的幾道菜中,其中一道菜不符合合同規(guī)定的話,應該相應降低該道菜的價格,或采取換菜、重做等方式解決,而其余幾樣菜,消費者應支付相應的錢。
可實際操作起來,餐廳也有自己的難處。消費者如果不同意換菜或重做,餐廳也沒有辦法,總不能強迫人家吧。當消費者以此為理由要求免單時,餐廳更是左右為難,如果不同意消費者提出的過分要求吧,消費者會以身體不適等種種理由,故意把事情鬧大。為了聲譽,餐廳往往也只能息事寧人認栽,就算明明知道是消費者自身的問題,可餐廳又拿不出證據(jù)。
個別不誠信的消費者就是抓住餐廳不愿聲張的心理,不斷進行欺詐。而消費者在用餐過程中,餐廳又不能全程監(jiān)視他的一舉一動,怎么辦?于是在許多城市,不少中高檔餐廳實行透明式廚房,衣著潔凈的廚師在玻璃窗后工作,有的還在廚房里安裝攝像頭,并向顧客開放廚房等,這也從一個方面減少了“免單事件”的發(fā)生。但是這種餐飲形式在目前還很難普及。
處理投訴的速度、態(tài)度是影響投訴處理結(jié)果的關鍵,處理速度越快、服務人員態(tài)度越好,處理結(jié)果對商家越有利,反之,則對商家越不利。時間快、態(tài)度好滿足了消費者被尊重的心理需求,追究責任的心理就越弱,這樣消費者就會正面看待問題,強詞奪理、得利不讓的心里就會減輕。這就是讓你們常說的,受人三拳心安理得,踹人三腳,惶惶不安的道理。
餐飲向客人提供的是服務產(chǎn)品,客人有權(quán)對服務質(zhì)量進行評論??腿送对V不僅意味著客人的某些需求未能得到滿足,同時又說明餐飲的工作有漏洞。
首先,我們應看到客人在服務環(huán)境或公眾面前投訴,會影響餐飲的聲譽和形象,這是對餐飲最不利的因素。對餐飲來說,爭取客人不容易,留住客人更難,如果對客人投訴處理不當,客人因不滿而離去,最終受損的還是餐飲。而且,有些客人把不滿留在心里,拒絕下次光顧,或向親戚朋友宣泄,對餐飲的損失更大。
依法維權(quán)是消費者和商家共同的權(quán)利,但在消費糾紛中法律不能所及之處,需要消費者和商家的誠信,消費維權(quán),重法還要重誠信,一個安全、舒適的用餐環(huán)境不僅需要商家更需要消費者共同去營造。
上一篇 餐廳關于菜品異物的處理原則
下一篇 服務員如何解決工作失誤